铁路工程作为国家交通网络的骨干命脉,其安全、高效建设至关重要。面对地质复杂、高空高危、人力依赖等传统施工瓶颈,推进数智化管理已成为驱动铁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。本期有间建科带来中铁十局潍宿高铁5标智慧工地项目案例,具体阐释数智化管理如何在铁路工程关键环节释放其核心效能。
01
中铁十局潍宿高铁5标“数字大脑”
潍宿高铁(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)是国家“八纵八横”高速铁路网中京沪辅助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。其中,站前5标段施工环境复杂、技术难点多、工期要求紧。传统管理方式在效率与协同上存在瓶颈。为确保施工顺利推进,中铁十局项目部通过创新工程管理模式,综合应用BIM、GIS、AI、数字孪生、大数据等技术,实现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数字化、智能化与可视化。
有间建科
,赞6
智慧指挥平台定位于项目的“数字大脑”,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数据集成与集中管控,打破信息壁垒。平台将分散在施工现场、拌合站、钢筋加工厂、梁场等关键环节的海量数据进行统一汇聚、处理与分析,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起覆盖全标段生产要素的“数字镜像”。项目管理者通过这一中枢,能够实现跨部门、跨工点的统一调度与协同指挥,为应对复杂施工、保障工期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。
02
精准还原,BIM+GIS打造数字孪生底座
数字地图:项目通过BIM与GIS的深度集成,建设了包括桑园镇袁公河特大桥、路堑段、莒县制梁场、1#拌合站等15个工点在内的全线精准“数字地图”,实现全线多场景一体化展示。在平台点击不同场景,可迅速切换查看,并支持沉浸式虚拟漫游。
进度可视化:桑园镇袁公河特大桥以及DK136路堑段,通过BIM模型构件拆分与施工生产管理系统数据对接,通过模型色彩变化直观呈现工程进度状态,实时了解工程进展。
物联数据集成:在数字孪生底座中对应位置嵌入物联网设备,点击模型即可查看实时监测数据,实现虚实联动,远程巡检。
03
一体化中台,全标段统一调度
平台打破信息孤岛,构建起覆盖核心生产要素的集中管理中枢,深度接入工区拌合站、钢筋加工厂、梁场业务管理子系统,实时统计生产概况、产能分析、分部分项明细、今日产能等核心管理数据,并支持无缝跳转至子系统深入了解详情。
04
品质建造,打造智能化施工支持
针对复杂高铁工程,平台提供强大的路桥标准段智能化施工支持,助力品质建造。
进度模拟:针对袁公河特大桥和32米深路堑施工的关键施工节点、难点施工步骤,将施工模型与地形结合,在UE5引擎下驱动实现3D可视化作业指导。
智慧造桥机:平台集成智慧造桥机信息化平台,实时监控造桥机运行状态和造桥机内部视频监控情况。
钢筋碰撞实验报告:0#块钢筋预应力,通过BIM模型的碰撞检测功能,提前发现钢筋之间以及钢筋与其他构件(如模板、预埋件等)之间可能存在的碰撞问题,形成碰撞问题报告。碰撞问题通过BIM仿真动画的形式制作3D作业指导将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给现场施工人员交底。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因碰撞导致的现场返工,避免材料浪费和工期延误,降低施工成本。
05
数智监测,全域感知
安全管理:平台集成全线视频监控、AI超脑监测、人员定位、安全生产条件验收确认四大功能,构建主动防御体系。在全线重点区域加装摄像头对现场提供24小时实时监控;在主要人员通道和危险作业区域设置AI超脑监测,自动辨别未佩戴安全帽,未穿戴反光衣、禁区闯入等不安全行为;对项目各分部分项的安全生产条件验收电子文档管理,确保各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生产。保障安全生产,保障施工人员安全。
劳务管理:平台对接各个分部、工区劳务实名制系统将人员信息,考勤信息进行统计分析,并以图表的形式在三维可视化端展现。形成对施工劳务的一人一档。
机械设备管理:平台对拌合站罐车进行监测管理,实时远程监管设备使用情况,实时采集机械的油耗,车辆定位,防止油耗子或内鬼偷油,减少项目损失。
龙门吊/龙门吊监测:通过安装在龙门吊关键部位的传感器,如行程/高度传感器、风速仪、重量传感器等,实时监测龙门吊的工作状态,包括负载量、位置、运行速度、风力条件及结构稳定性等,平台实时监测现场塔吊/龙门吊的工作状态和实时数据,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,避免事故发生。
无人机巡飞:平台接入无人机定期巡飞数据,通过航拍实景对比,直观呈现项目施工进展情况。
绿色施工:平台对接各个工区扬尘噪声系统及车辆清洗系统,监测各个工区扬尘、噪音情况及进出车辆情况,加强项目文明施工管理、绿色施工管理。
有间建科目前服务全国30余省市自治区,覆盖桥梁、隧道、地铁、高速等建设领域,已为中国交建、中国中铁、中国铁建、中国建筑、中国能建、中国核建、中国中治等多家知名政企提供以虚拟仿真、BIM及云数据为基础的工程智慧展厅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、数字孪生、工程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服务超800个项目。
请输入验证码